学生工作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风采

国奖风采 | 苏瀚:用勤奋度量科研、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1.个人简介

苏瀚,男,预备党员,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2024级应用统计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为李高荣教授。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研究方向是高维检验、多重假设检验和FDR控制、非参数和半参数分析。

2. 工作经历

在科研方面,在导师李高荣教授的指导下,在Statistics and Computing等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两篇。参与“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领域新编教材项目《高维统计》。

在工作方面,担任研究生专业课程《多元统计分析》《高等统计学Ⅰ》《高等统计学Ⅱ》《数理统计前沿进展》等课程助教,获评“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优秀助教”。担任统计学院学生助管,获评“北京师范大学勤工助学优秀个人”。

在学生活动方面,曾任统计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研究生会文体部部长,北师大CUBA男篮(乙组)副队长,数统篮球队队长、教练。

3. 荣誉奖项

2024年11月 获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奖学金

2020年11月 获北京师范大学“十佳阳光体育之星”(本)

2023年04月 获北京师范大学“十佳阳光体育之星”(研)

2022年05月 获北京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生

2023年08月 获2023年全国第一届数学与统计研究生博士学术论坛一等奖

2023年11月 获第三届中国大数据统计论坛暨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大数据统计分会第三届年会研究生论坛一等奖

2023年12月 获北京应用统计学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23年10月 获北京市“动感篮球 青春当燃”2023年首都高校篮球锦标赛32强

2024年04月 获第33届研究生篮球联赛男篮冠军,个人获得男篮决赛FMVP

2018年至2024年 曾任院男篮队长、教练,获北京师范大学第32届、36届、38届“明月杯”篮球赛男篮冠军,第34届“明月杯”篮球赛男篮亚军,第32届研究生篮球联赛男篮殿军;

任院女篮教练,获第32届研究生篮球联赛女篮殿军,第37届“明月杯”篮球赛女篮亚军,第36届、38届“明月杯”篮球赛女篮季军。

4. 感恩寄语

感恩寄语感谢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母校为我提供了优越生活环境和科研条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朴素学风提醒我保持慎独谦逊,激励我勤奋向前。

感谢统计学院对我的教育,感谢学院教学、行政团队的每一位老师对我的帮助。求学六年有余,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带我走进统计学的世界。

感谢我的导师李高荣教授,四年间,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也教会了我很多为人、为学的宝贵品质。感谢他在科研和生活中对我关心和帮助,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励。

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小伙伴。感谢课题组的每一位同学,我们在学习、科研的道路上携手向前。感谢数统男、女篮的每一位队友,这个集体教会我们凝聚和拼搏,热爱篮球,热爱生活。感谢一直以来无条件陪伴我、信任我、支持我的家人们,感谢我的妻子一路相伴,让我有勇气砥砺前行。

5. 研途寄勉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科研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里简单和师弟师妹分享一点自己的想法。

“勤奋”+“动起手来”是科研的难得捷径。每个科研工作者的理想都是追求“最完美”,比如简洁优雅的理论结果,但这在我们自己的科研过程中很难实现。刚刚接触科研时,我就出现了类似的“科研洁癖”,逃避推进手里的工作。那个时候导师教导我,好的科学研究并不一定要有多“大”,而在于很多细枝末节:文章是否具有新意,行文排版是否逻辑清晰可读性高,理论结果是否正确,证明过程是否简洁漂亮。如果可以做好这些小事,文章也会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科研生活中,目标可以远大,但脚要落在实处。

享受逆境,多给自己一些正向反馈。大家都说读博士是“寒窗苦读,坐冷板凳”,一篇科研论文从诞生想法到正式发表,周期往往较长,所以我们很难从科研本身得到太多的正向反馈。同时,遭遇逆境就是读博生活的常态:编程不顺利,证明没思路,写作内容不堪卒读,文章发表不顺利,都很让人抓狂。看着朋辈们的优秀成果,都会让自己更加受挫和焦虑。 我的导师经常给我讲起他求学的故事,教导我要“埋头苦干”,如果感觉自己当前所处的情况很糟糕,首先要保持一颗强大的心,坚定地向前走。遇到失败,要反思自己的不足,鼓励自己重头再来,每当完成自己一个阶段的工作或者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也要谦逊接受,让自己好好休息下,做一些喜欢的事情。

热爱生活。“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和大家共勉!